創作者的陳述
引起我創作的動機大多出於爭議。在生活中遭遇到的愚昧無知、反理性、反知性、不公正及一切反人性的行為,都成為觸動創作意念的觸媒。直接、率性表達不滿的「怒漢」不是我的型態,我喜歡理性的委婉,在冷眼的關照下,讓幽默感來撫平挫傷,鬱卒的情緒得到「喜劇性的釋放」,從而獲得觀眾會心的微笑,乃是我最大的滿足。
這樣看來,我的作品應該歸類在諷刺漫畫項下。但是由於泥塑的對像大多以人物或動物為主,立體設計和技術執行的複雜性,迫使審美的品質考量,成為在創作上沉重的訢求和挑戰。作品的媒材,基本上,以泥土為主,偶爾使用混合媒材;表面處理,由於造形結構複雜,絕大多數的作品坯體經燒烤過程破裂折損難免,經補修後不能使用釉藥,所以亞克力原料是最稱心的材質。這樣,雖然不必因使用釉藥而擔心塑像遭毀容,卻陷入繪畫彩色處理的泥淖,在三度立体的畫面上作平面的顏色調理。我的負擔因此而有雙重領域的考量,即是雕塑又是繪畫,而表面的塗料處理所費的時間往往是雕塑時間的數倍。
我把骨乾的泥塑作品燒烤至一千度的石器硬度,一次燒成後即開始作表面處理。我選用亞克力是因它的耐久性、毒性微不足道和容易清理。就技術上而言,泥土的處理或顏色的調配,只須具備基本功夫和常識;題旨、表現方式和感覺才是著力的重點。我常想,就我的作品議題而言,也許改以平面的繪畫會省事得多。然而立体堅固的真實感讓我持續這個創作方式。
錯覺
作品的題材是眾所週知的聖經故事:大衛與哥利亞的決鬦;哥利亞的相貌体型明顯的是一位西洋大漢,而大衛則是個瘦小的亞裔阿Q,雙方對峙形勢相去懸殊,大衛跟本不堪一擊,但是觀眾的注意力立刻被大衛鼠蹊間的大茶壺所吸引,其實兩造的茶壺是一樣大小,大衛壺顯得超大,是因為大衛体型瘦小而產生視覺上的錯覺。總之,就茶壺的Size比例而言,哥利亞是輸定了。
這件作品純粹只是一個玩笑或有耐人尋味之處呢?大衛是以色列人,哥利亞是腓利士人,兩族裔是世仇,爭戰世代不休,作者把代表兩族裔的兩人的決鬦時空放在今日的洛杉磯,大衛換成少數族裔的亞裔,而哥利亞則是多數族裔的白人,這在聲稱族群已然和諧的南加州而言,暗示著什麼呢?或只是一種模糊不宣的「錯覺」?如果這作品挪到台灣去,又對兩岸對峙的局面喻示甚麼呢?
始祖
始祖亞當夏娃除了面貌像亞裔之外,還像猴子般蹲坐地上,是一反西洋美術史上的一般姿態,亞當面露愁容,而夏娃則一幅憨笑無知的樣子,他們竟然會犯下滔天大罪,遺禍世人,不免替他們感到無辜冤枉。
<
毛乃伊與他的女人們
作者作祕魯之旅時,見到祕魯古國國王與其后妃被製成木乃伊埋在地下,經考古挖掘而重見天日,因而想到毛澤東若生在古代祕魯亦當若是,被製成木乃伊和他的女人們合葬埋在地裡,其后妃的頭沒醃漬澈底,露出全部的牙齒,笑得開心,你找不到一個帶著愁容的骷髏頭,只有Mummy Mao仍舊苦著臉。
兩種投資者
左邊坐著房地產投資者,正值房價high上雲宵,整個人也跟著澎脹起來,右邊是股票投資者,是時股市崩盤,整個人縮成一個袖珍小人兒;他們腳下三角形的小泥板分別書寫著「房地產」和「股票」。這兩樣投資的市場往往互為消長,可視當時市場情況互調泥板的位置。
而實際的情況是當房產泡沫化時,左邊這大個兒會像洩氣的皮球,變成小個兒,而股市正high時,小個兒就吹漲起來,風水這樣輪流轉,很少兩個同時都吹漲。
大砲與砲壺
一個男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,既是城堡就得有防衛配備,作者替自己的家製作一架陶土大砲,然後他又作了一件小砲茶壺,自覺相當滿意。
擇定大砲放置庭院的位置後,他發現砲口方向成了問題:砲口當然不能對著自己的家,但也不宜對著緊鄰的左右鄰居,後方雖然沒有緊鄰的鄰居,遠方卻有個鄰居,而且是一個朋友,這位朋友還是位陶藝家。幾經深思考慮後,他決定砲口對準後方,只要在這位陶藝朋友來訪時,記得事先移調砲口方向。
這隻小砲壺也不能拿出來泡茶待客,砲壺的砲口若不對著自己就會對著客人,總之,這是隻不友善,充滿敵意的茶壺。
老子道德經說:「夫兵者不祥之器」。沒想到,假的兵器也有麻煩。
莎樂美
莎樂美不是一隻鴨子,她是希律王的繼女,她的舞技漫妙,讓希律王大悅許下重諾,凡她所求必然應允,她先徵詢她母親希羅底的意見,希羅底是希律的弟媳,因施洗約翰反對希律王娶她而心懷怨恨,建議她女兒莎樂美向希律王要求施洗約翰的項上人頭,希律王只好照辦。
作者把聖經故事略為更改,在作品基座寫著:「她在希律王面前裸舞,使希律很歡喜。」莎樂美要跳裸体舞,只需脫去身上的衣服,但是一隻鴨子要跳裸体舞,就得拔光全身的羽毛。
愚人船
四個傻瓜串在一齊,共乘一條龍舟,造型成一個「道」字。這會讓人聯想到孔子的話:「吾道一以貫之」。
為了這四位醜怪憨傻的乘客,這個作品會惹來一些揣測:
1 創作者對孔夫子的話有負面意見嗎?
2 更麻煩的,這是在暗諷某個特定宗教是一群傻瓜嗎?
3 龍舟的頭向西,這是說「西進」的人都是呆子嗎?
創作者不願多作解釋,不過他說,這四個傻瓜面孔是從美國的時報和雜誌上見到的,他很喜歡傻瓜的面孔,特地把他們錄製下來,放在這條龍舟上,請不必對號入座。
遛龍
龍雖然是虛構的動物,既是畜牲,當然也可以當寵物。作品裡是一位少婦清晨外出散步「遛龍」。
作者常覺得,世上有許多人以「龍的傅人」為榮實在不可思議:為何要作賤自己以畜牲後代為榮呢?他以為我們應該都是老天爺上帝的傳人才是。
他還作了一系列的「龍」作品,但都是負面之作,諸如:一條龍被一位原住民勇士誤當成一條大蚯蚓射殺了;香肉館子和龍肉館子毗鄰開張,香肉館子的生意不敵龍肉館子;兩隻龍被屋主雇來盤捲在玄關的兩大柱子上,在宴賓客時大壯門面聲勢。
還有,沒有龍的龍作品:台灣的十二生肖,龍不見了,代之以台灣黑熊。
領域權之爭
在走獸界裡,尿尿可能是領域權的宣告,但是身處異域,任何宣示領域權的尿尿行為都會遭到當地原住民的敵意排斥。這是在加州某地某校的場景。